7月4日,“奔跑吧?少年”2025全国象棋校际联赛首个象棋教室在西安周至县富仁镇三高小学正式落成。在象棋教室开课活动中,我们对三高小学校长肖广平、学生代表李金昊,以及参与活动的中国国家象棋集训队队员孟繁睿、尹昇进行了专访,接下来就请大家一起听听他们关于象棋教室的分享。
以教室为阵地,让象棋教育落地生根
“象棋教室的建成极大增强了我们参与全国校际联赛的动力和信心。” 谈及教室落成的意义,三高小学校长肖广平直言责任与机遇并存。
对于未来规划,肖校长表示:“我们将依托教室组建稳定的校队,进行系统性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竞技水平,力争在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他进一步说明,学校计划积极申办并参与全国象棋校际联赛组织的各级赛事与交流活动,无论线上线下,都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实战锻炼和开阔眼界的机会。“同时,通过将象棋融入校园课程与活动,激发更广泛学生的兴趣与参与,为选拔优秀苗子打下坚实基础。”
和国手对弈太激动,期待在教室学更多杀法
“我当时非常兴奋!” 回忆起与孟繁睿、尹昇两位国手的“车轮战”经历,学生李金昊难掩雀跃,“没想到能有机会和国家队的大哥哥们下棋,虽然输了,但他们教会了我很多技巧,现在感觉象棋更有意思了!”
提到新落成的象棋教室,李金昊满眼期待:“我希望以后能在象棋教室学会更多杀法,代表学校参加比赛。”
象棋教室为校园棋手成长提供 “持续动力”
作为从校园走出的国手,孟繁睿对象棋教室的价值有着深刻理解:“象棋教室的落地对校园棋手的成长具有系统性、全面性、持续性的价值。”
他对比临时性活动进一步阐释:“与临时性进校园活动相比,象棋教室能够让校园棋手有更系统的教学计划,更全面的战术体系和更稳定的学习环境。同时众多小棋手一起学棋,在同龄人中相互交流成长,更有利于小棋手的进步。”他补充说:“象棋教室便于安排趣味活动,稳定的环境和定期活动能激发更多学生的兴趣,扩大校园象棋参与群体,训练中若发现有天赋的小棋手,教室可进行针对性强化训练,让高水平教练和队友讲解、对弈,帮助他们更快提升。而临时性活动虽有新鲜度,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显然象棋教室更有利于小棋手的全面发展。”
从分班教学到棋具配备,让教室 “好用又实用”
针对后续更多学校象棋教室的建设,尹昇结合专业经验给出建议:“可以依据小朋友的水平进行分班教学,不同阶段由不同老师进行指导,这更有利于学生的提高。”他还提出:“在分配对手时候尽量安排水平接近的小朋友进行对弈,做到互有胜负,让大家都保持对于象棋的兴趣。”
从校长的规划到学生的期盼,从国手的洞察到活动的实践,三高小学的象棋教室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传统棋艺与素质教育融合的纽带。随着“建、管、用一体化”机制的推进,这里将培育出更多热爱象棋、兼具文化自信与竞技精神的少年,让象棋文化在校园持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