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以汉字承载历史文化的智力竞技运动。无论是拥有象形之美的汉字棋子,还是楚河汉界的棋盘布局,又或是“气吞关右”“精忠报国”等棋局命名,象棋文化承载着深厚的智慧与美学。
象棋古棋谱作为象棋文化的传承者,以其精妙的布局、系统的分类、严谨的逻辑,向世人敞开了通往智慧殿堂的大门。它们不仅让象棋爱好者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美与雅,领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智者风范,也让世界得以窥见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广博。
当下,众多珍贵的象棋古谱正悄然面临着散佚与损毁的严峻考验,为了更有效地守护这些瑰宝,更好地让中华传统智慧的薪火相传,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于2024年7月发起“象棋记忆(象棋古谱资料保护、挖掘、展示工作)”项目。该项目不仅承载着赋予古老棋谱新时代生命力的使命,更旨在深入挖掘象棋古谱中蕴藏的智慧与策略,激发社会各界对象棋文化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参与,共同推动象棋艺术的繁荣发展。
四部古谱数字化上新,
(“象棋记忆”公共展示平台中的《适情雅趣》数字棋谱)
四部古谱均成书于明清时期,是象棋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其中,《适情雅趣》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棋谱宝库,素有“象棋杀法大全”“古谱巨无霸”的美誉。《橘中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象棋战术和技巧,如“顺手炮,先要车活”“弃子须要得先,捉子莫教落后”“得先时,切忌着忙”等,对于象棋的研究和实践极具参考价值。《象棋梅花谱》与《橘中秘》并称为“橘梅”,《象棋梅花谱》以研究后手屏风马而闻名,提出柔能克刚、屏风马破当头炮的新论点。屏风马布局体系的创立,不仅丰富了象棋的战术体系,还开创了马炮争雄的新局面,使得象棋的战术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绘图百局象棋谱》则收录了众多流行于民间的残局,并以成语谚语命名,如“七星聚会”“野马操田”“蚯蚓降龙”“千里独行”(以上合称“江湖四大排局”)等。
(四川大学图书馆数字化团队正在扫描象棋古谱)
此外,项目的推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项目具体执行由成都传媒集团旗下成都时代出版社有限公司负责;《适情雅趣》《橘中秘》《百局象棋谱》古谱底本分别由四川大学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提供,《象棋梅花谱》底本则来自民间藏家王晔;项目组还特别策划了针对青少年的先导体验活动,成功应用在成都棋院的象棋高级班教学课堂,热爱象棋的学生们成为率先探索“象棋记忆”公共展示平台、感受象棋古今结合魅力的体验官。